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(体育)用专业守护冬奥赛场 让世界记住友善中

来源: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4-14 01:55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题:用专业守护冬奥赛场 让世界记住友善中国 ——记北京冬奥会医疗保障中的北大医学人 新华社记者魏梦佳 无数次演练,争分夺秒救治,从寒冬到初春,从破晓到

  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题:用专业守护冬奥赛场 让世界记住友善中国

  ——记北京冬奥会医疗保障中的北大医学人

  新华社记者魏梦佳

  无数次演练,争分夺秒救治,从寒冬到初春,从破晓到深夜,他们从不抱怨退缩,用精湛医术和医者仁心守护冬奥赛场。

  北京冬奥会、冬残奥会期间,北京大学8家在京医院、累计近千人次参与医疗保障,6家附属医院成为冬奥保障定点医院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(简称北医三院)、北医三院崇礼院区近日获“北京冬奥会、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”称号。

  “我们无法赢得金牌,但可以让需要帮助的人,永远记住一个强大友善的中国。”这是所有参与冬奥医疗保障的北大医学人的心声。

  (小标题)无影灯下的考验

  2月10日,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,赛况激烈。一名瑞士高山滑雪运动员在比赛中受伤。北医三院的滑雪医生快速来到患者身边,现场诊断后认为可能存在多发骨折。12分钟后,直升机将伤者从小海陀山顶转运至延庆冬奥医疗保障中心。

  北京市驻延庆冬奥医疗保障中心专家医疗队队长、北医三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吕扬立刻对受伤运动员展开细致检查。他发现,伤者全身7处骨折,其中左上肢6处骨折中有3处需手术治疗,最严重的桡骨远端骨折,不到20平方厘米的关节面碎成了6块,手术难度很大,且伴有桡动脉断裂,如不在6小时内手术,很可能要截肢。

  吕扬至今记忆犹新:“当时情况异常危急,我的老师、著名创伤专家周方教授,在闭环外通过北医三院自主研发的远程督导系统指导急救,并为患者制定详细周密的手术计划。在得到患者同意后,整个团队就像一台机器快速但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,从伤者确诊到手术开始,不到两个小时。”

  这台高难度的手术持续了7个多小时。手术结束时已近凌晨1点,大家仍穿着厚重的防护服,16个小时没进食,9个多小时没喝一口水、没去过洗手间,所有队员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。最终,伤者骨折处较好复位。

  吕扬说,这样的救治和不眠之夜还有很多。他们18个人的小队,在赛期共接诊600余人,完成手术18台,救治重症多发创伤6人。

  (小标题)雪山上的生死时速

  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杨渝平,作为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副院长,在冬奥会期间带领151人的团队,接诊闭环内伤病员近700人,完成21例手术。他记忆中最惊心动魄的,是那场“雪山上的生死时速”。

  2月7日11时35分,张家口赛区的云顶滑雪公园传来消息,有运动员受伤昏迷,随即启动直升机转运。北医三院崇礼院区接到指令后,杨渝平立刻组织抢救人员到达创伤楼顶停机坪待命。约5分钟后,直升机降落,他们迅速将伤者转运至创伤楼一层急救中心。

  杨渝平记得,伤者被送到急诊室时,意识不清,呼吸不畅,情况较危重。在伤者转运过程中,院区就依托5G+智慧医疗院前急诊救治指挥平台,通过机载心电监护、移动超声等传回的生命体征指标和影像资料,初步了解伤情并启动多学科专家组会诊,及时给出个性化治疗方案。经过一天的精心治疗,伤者顺利出院。

  这次快速而有效的航空救援后来被医疗队员用漫画记录下来。杨渝平笑说,尽管此前已组织过多次模拟演练,但当大家真的赶到停机坪待命时,才发现“直升机落地前螺旋桨产生的巨大风力,不但轻松吹走了我们脸上的防护面罩,甚至差点把转运床都吹跑了!”

  这是冬奥会开赛以来第一例直升机救援。国际雪联医疗委员会副主席珍妮·舒特在访问崇礼院区时,为中国提供的医疗救治保障服务点赞。她对杨渝平说:“我代表国际雪联感谢你们,因为你们给了所有参赛运动员近乎顶级的医疗保障!”

  (小标题)“雪游龙”上的医疗守护者

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党育曾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医疗志愿服务,此次又担任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冬奥医疗团队副医疗官。在此之前,他没想到,为保障冬奥会,他必须学习一个新项目——“雪橇”。

  雪橇速度快、危险系数高。国家雪车雪橇中心“雪游龙”赛道世界最长,垂直落差超40层楼,有16个弯道,其中包括一个360度弯道,在光滑如镜的倾斜冰面上,如何能在4分钟内赶到任意一个点位展开救援?医疗团队面临着全新的考验。

  学会穿“冰爪”让自己稳站于冰面,背负15公斤的急救包,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,戴着N95口罩和防护面罩,翻墙钻洞跨栏杆,用担架把高大魁梧的伤员抬出赛道……党育和队员们从零开始学习,反复模拟演练,生生用双脚丈量出一张救援地图,练就了“能翻墙、会钻跑、善钻爬”的“绝技”。“为了这次任务,我们准备了近三年。”他说。

文章来源:《体育成人教育学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tycrjyxk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414/727.html



上一篇:安徽:可由学籍所在地代为组织实施体育中考
下一篇:市体育局为防疫贡献体育力量

体育成人教育学刊投稿 |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编辑部|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版面费 |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论文发表 |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体育成人教育学刊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